刘静:把初心使命书写在海港码头 环球报道
图为刘静(左)和同事抽查在岗外轮船员情况。
图为刘静带队到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
图为刘静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相关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吴岩 陈凤碧
她以“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的“三有”精神,服务口岸经济发展和出入境旅客。
她用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诚担当,坚守岗位,将自己的初心使命书写在海港码头。
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钦州出入境边检站执勤三队队长刘静。17年来,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获评优秀警官。她带领的团队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公安机关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荣立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集体三等功”。
精益求精有恒心
2001年12月,18岁的刘静走进广西公安边防大家庭,实现了儿时的军营梦。到部队后,刘静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考取军校。通过刻苦学习,她成为一名武警警官。
在工作中,刘静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充电,刻苦钻研业务,对所学业务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吸收,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刘静的“嗅觉”特别敏锐。她经常琢磨,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推动业务办理向智能化转变,有效提升口岸竞争力。
担任执勤三队队长后,刘静积极推进钦州港口岸全面落实外籍船舶移泊“免查验”、燃油加注业务“免靠港”、修造船企作业“免限制”、船舶查验手续“一次通”、边检行政许可“一证通”、手续办理“网上办”“掌上办”“只跑一次”等便民服务措施,减少船舶通关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竞争优势,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万余元。
2021年7月,钦州口岸30万吨级油码头计划对外开放,泊位设计年通关能力近千万吨,码头扩容后每年可双侧接卸原油2000万吨,是当前北部湾港靠泊等级最高的码头泊位。为此,刘静提前走访,因企谋策、为企业提供政策帮扶,确保码头如期开放。
任执勤科队主官6年来,刘静带领队员检查船舶7200余艘次,船员10万余人次,处理行政案件12起,全队实现“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的“三零”目标。
服务群众有爱心
“静姐,我们公司代理的一艘外籍轮船上有一名中国籍船员突发疾病,需要马上送医院治疗,轮船还在外锚地等待靠泊办理入境手续,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2022年5月22日凌晨,刘静被代理公司报关员小张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听完小张的叙述,她意识到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救援。
刘静马上向站领导汇报,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救援,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衔接工作,以最快速度将生病船员转运到钦州港滨海医院治疗。
刘静注重加强与联检单位的信息互通,在保证所有船舶随到随检、手续随到随办的基础上,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量避免给服务对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出入境船舶、人员和货物安全快捷通关。
工作之余,刘静热衷公益事业,踊跃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为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展现了新时期基层一线国门卫士的新风采。
刘静的“超能力”让她在工作上收获了许多掌声,在家庭生活中,她和同是警察的爱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孝敬父母,她的家庭曾荣获“钦州市最美家庭”称号。
谈及幸福生活小妙招,刘静抿嘴一笑:“我和爱人都是警察,我们有共同话题,所以更能够理解对方。”
标签: